为期5天的2013年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节前在江苏省常熟市闭幕,这也是全运会结束后首项开始的武术套路全国赛事。来自全国各省区市及解放军代表队的372名男子运动员、257名女子运动员参加了本次赛事。赛事期间,记者就本次赛事及新周期套路发展专访了本届赛事仲裁委员会主任、著名武术家王培锟。
紧凑赛事有助各队进入状态 在全运会结束不到1个月的情况下就开始了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的日程,王培锟觉得很有意义。他介绍,一般来说,按照过去的经验,在全运会结束后大多数队伍都会进入休整、调整的阶段,让队员、教练都放松放松,同时解决老队员退役、就业等一大堆事务。所以过去全国性的赛事往往要到全运会后第二年才开始全面展开,而今年这么快就进入比赛的节奏,其实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探索。这样可以让大家从心理上很快进入新周期,由于很快又将进入冬训,各队也将重新确定新周期的目标,这种心理上的进入角色不是坏事。 王培锟认为,通过这次比赛,也可以把各队的二、三线新手队员展现出来,这样不仅可以检验各队的二、三线队伍,也可以帮助队伍有目标、有目的的做出下一步决策。当然,还可以借机摸索一下整个武术界各个项目的动向,从而有利于安排本队未来的重点。 这次比赛有些队伍表现相对突出,如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安徽队都是全力以赴,把全队有生力量包括突出的新手全都拉了出来参赛,而从实际比赛看,很多新人表现还是不错的。王培锟认为,长拳、南拳、南刀、南棍以及男子的枪剑项目新人表现都很抢眼,给他的感觉是新老竞争非常激烈,而这样的竞争他认为非常有益,因为年轻人可以从中向老队员学习,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提高和促进的机会。而过去,由于老的都走了,就体现不出老带新。 此次比赛,江苏的几个“小孩”尤其给王培锟留下很深的印象,用他的话说“让人眼前一亮”。王培锟认为,这也是队伍把重点不仅仅放在一线队,而是合理布局二、三线梯队发展的结果。这样着眼于长远、为武术传承而进行的努力和付出值得各队借鉴。 密集赛事促进队伍训练 今年全国性的武术套路赛事比较多,除了锦标赛、冠军赛,还有全运会、王中王等,这么密集的赛事对运动队的影响会怎样? 王培锟认为,科学合理的密集赛事对运动队、运动员影响是正面的。而且我们训练一支队伍,特别是像武术这样代表我们国家民族传统的运动项目,如果只是周期性的应付比赛,那么道路未免有点太窄了。如今这样放开,让队员在各个层次上进行比赛,从而影响一大批武术人、增进群众对武术的理解,是有好处的。 王培锟认为,现在武术影响面不大的原因还是在于观众少,当然这里面有多种原因。不过通过这么多的密集赛事,对于积极宣传武术、促进运动队不间断的训练、保持状态是有好处的。当然,商业化的进程对于运动员本身来说也是有好处的。而对于记者关于密集赛事是否会加大伤病情况的担心,王培锟说,按照现在的规程,其实对运动员身体的影响不大。比如,太极拳运动员的很多比赛,是在传统和竞技之间轮转,节奏是有松有紧,可以较好调节队员身体状况。而众多专业队对传统项目赛事的关注,也有利于我们传统武术的继承和发展,是最有说服力的。 在密集赛事中,队员、队伍对荣誉、金牌的态度也在悄然变化。王培锟全程观看了今年全运会套路比赛,他认为,由于本届全运会就那么几块金牌,各个运动队对金牌的态度也淡定多了,从过去的必争金牌到如今的只要拿到奖牌,心理也就平衡了。他说,实际上,武术套路的金银铜牌选手,大多水平相差无几,有时差距也就0.01分。这种金牌概念的相对淡化,也是一种积极的表现。 套路难度还可适当降低 王培锟说,从今年全运会武术套路比赛情况看,套路的编排还是非常重要的,编排得好,不仅提高动作质量,也可以避免一些伤害事故。实际上,这次全运会很多选手的C组(难度)都没有太大失误,这说明大家的技术已经相对成熟。王培锟认为,目前C组还是一个指定的概念,但其实对于武术来说,运动员对技术动作的升华、变化也是一种难度,目前的打分体系还没有体现这一点。他说,C组的权重是不是还可以再低点,用多出来的分值去补充演练分数的权重,这样有助于把武术作为一个整体的特点表现出来。如果实现了这点,对于民间武术人来说也是一种激励。 近年来通过参与海外交流,王培锟也了解和认识了国外一些地区武术运动发展的概貌,他认为,很多国外武术爱好者的技术水平其实并不差,当地的竞赛组织也非常好、群众普及水平也较高,但就是对一些难度要求比较犯怵,过高的难度其实不利于武术的国际推广。 对于已经来临的这个新周期的套路发展,王培锟认为,争取入奥应该是一个始终坚持的目标,毕竟奥运会的影响力很大,我们这个民族传统的项目应该在其中有一席之地,这应该是一个方向。而在武术国际推广的过程中,竞技武术对外与对内的规则必须一致、同步。我们不能总感觉目前武术套路的难度不够,实际上恰恰相反,应该适当降低难度,因为我们的很多动作,在老外的眼中,是非常难的。所以,降低难度、侧重组合技术的提炼,让老外更接受武术套路。